![](http://img.qipei.rexun.cn/2022/0320/20220320052606257.jpg)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论语”
【资料图】
免费领取价值299元的【吴守立院长讲《论语》200讲合集】,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学《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
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传统典籍。
她见到《论语》里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矣。“一个人懂得了道就好像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这真是给我很大的冲击,究竟什么是道呢?”
“孔子又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还可以理解,但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又是为什么呢?”
那时她正是上小学的年纪,家里人认为童年时期记忆力最好,应该多读些有久远价值的典籍,不必浪费时间去学校学习“大狗叫小狗跳”,于是请了曾在京沪任教的姨母给叶嘉莹和弟弟讲读古书。
开蒙读的正是《论语》,姨母的讲解要言不烦,并不重视文字方面的注释,叶嘉莹尚不能全然领会,只管努力背诵。
“背下来就很奇怪了,在我的一生里,每当我碰到事情需要做决断的时候,脑子里就常常无形中跳出一些‘论语’来,就会受它的影响。”
至今,她仍然将《论语》归为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论谈到教学还是自己的人生体悟,她都喜欢引用其中语句来阐发。
“比如后来我刚教书时,家里状况窘困,得穿带补丁的衣服上课,但我不以为耻,因为孔子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来也与。’或者有人偶然态度不好,我又想到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总是按照正直的态度去对待就对了。”
再比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要苛求,对他人要薄责。
又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都是说对自己要求要严格,这是我自小受到的教育。这是一种‘弱德’,我提倡‘弱德之美’,而现在很多人可能是以强为美,我要夺取,我要争取,我要打倒别人,我要不择手段地取得一切,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和观念不是这样的。
弱德是一种德,不等于软弱,你要持守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是向别人争取什么,无论怎么艰难困苦,都努力尽我的力量和责任。我的一生不是很顺利的,但我努力持守,我不是一个弱者。”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七十三岁就死了,他没有说八十以后怎么样,孔子虽然没有说过八十以后如何,但叶嘉莹自幼诵读《论语》,深感其中有一句话似乎可以终身行之者,那就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没有叶嘉莹先生那样的家庭,也没有叶嘉莹先生那样的姨母教孩子《论语》。上学了,应付考试,对《论语》也只零星记住几句,完全不懂背的是什么。直到某一天。
一日,和朋友聊天,谈到孝顺父母的事情。她说:
“现在很多人,认为把钱给父母,让他们不愁吃穿,就是孝顺。这种方式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根本就算不上孝顺。”
“你的这个比喻好形象!道理真是这个道理呢!”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论语》中孔子说的!”
《论语》里居然还有这段话?回家后,我把书架上的一本《论语》拿下来,开始详细的翻看。在《论语》第二篇中找到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只用了24个字,就形象地把现象描述清楚且表达了观点,做了论证!关键是孔子出生于公元前 551 年,距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看到这里,我惊叹不已,于是决定好好看一看《论语》。
我花了整整一周,把《论语》二十篇读完了。读古文,看注解,我完全没有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如沐春风。以前很多道理,在内心似是而非,让孔子一讲,简单明了,豁然开朗。
过了几天,我觉得不过瘾,又把论语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其中很多语句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论语》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以前只是背下来这些话,知道这些字词的含义,但从来不和实际生活联系。
但现在不一样了。看最后一句话:别人不了解我、不认同我、误解了我,如果能不生气,就称得上是君子了,多好的劝诫啊。
想想自己的孩子,从小在他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就用《论语》来做启蒙教育,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辛苦创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我是种子,我分享!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身边的3个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学习群”
申请加入【智慧妈妈】或【超级学爸】学习社群。吴院长和书院团队每天都会在群里和你分享【最有价值的内容:国学智慧、家庭教育、演讲沟通、个人成长……】。
责任编辑: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