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ipei.rexun.cn/2022/0320/20220320052606257.jpg)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古镇,遇见冻米糕,心情竟如孩童般惊喜与雀跃,这无疑是一场浪漫的邂逅。震泽,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小镇,古称“吴头越尾”,是一个可以享受慢时光,静谧美好的小镇。它之所以美好,于震泽人而言,是因为它承载着时间与空间、人与情交织而成的江南记忆,氤氲着满满情思的冻米香。
【资料图】
震泽古镇
冻米糕是江南特色糕点,也是小镇年关前后大街小巷“出镜率”较高的时令糕点。早些年,冻米机器那一声“砰”的巨响,就像是快乐集结号,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周围的小伙伴召集过来,带给孩子们无穷的惊喜与欢乐。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冻米糕好像和这个“冻”字没能扯上多大关系,大家见到的米糕都是“爆”出来的。但据老人们讲,以前的制作工艺,确实是需要将剩米饭放于圆簸箕里晒干水分制作而成。只不过后来有了专门爆米的机器,改变了原始的技术,转“冻”为“爆”了,但人们仍然习惯称之为“冻米糕”。
冻米糕
冻米糕古已有之,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休闲小吃。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中孛娄,北人号糯米花”。
光阴流转,冻米糕似乎也随着时光悠然远去,消失于街头巷尾了。儿时吃着冻米糕长大的孩子,若能在震泽底定桥边上看到加工冻米糕的流动摊头,真像是偶遇了久违的老友,多想一起坐下来寒暄几句,一起回忆童年爆冻米的趣事。随着“砰”一声巨响,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或驻足围观,或循声而至。
这一切都像极了小时候,不管买不买,街头巷尾只要碰上冻米糕师傅,都会围着一堆人看热闹,小孩尤其兴奋,挤出挤进,快乐赛神仙。快到“砰”那一声响起时,男孩子蹦蹦跳跳,探头探脑,有样学样拉长嗓音大喊“砰——”;女孩们则是又怕又想看,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
爆冻米
如今还是熟悉的场景,一个爆桶,一把撬棍,一口风箱,一只布袋,一箱煤炭,一位略显沧桑的老师傅。加工冻米糕的设备很简单,加工步骤也不繁琐。老师傅将一搪瓷缸的大米,加点糖倒入葫芦形状的爆花机,架在燃得正旺的煤炉上,左三圈右三圈周而复始地摇动。他一边手动加热,一边用方言和周围的人闲聊着,不管人们是否能听懂,那份随和与亲切一直都在,大家都是喜笑盈盈的。此刻小风箱“呱嗒、呱嗒”摆动的声音,小炉子“呼呼、呼呼”火苗窜动的声音,都成了最能打动小孩子们的音乐与风景。
当爆花机上的压力表到达一定数值后,老师傅会在第一时间提醒围观的人群:“要开炮了”。“砰”一声巨响,瞬间白浪翻滚,热气升腾,孩子们“嗨”声一片。一粒粒晶莹透亮的大米如同变魔术般膨胀成了圆润肥胖的米花,它们争先恐后地从黑乎乎的“炮膛”里“蹦”进长长的编织袋,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
米花爆好了,接着就是准备熬制糖浆。一口大铁锅,倒入白开水、白砂糖、花生碎、芝麻粒,小火熬煮,轻轻搅动,待水蒸发后继续用小火熬煮糖浆成焦糖色。关火,趁热把米花倒入锅子,两把铲子用力快速搅拌。接下去就是倒模、定型、切割几道工序了。老师傅将搅拌好的米花倒入方形模具,糖浆遇冷,神奇地将米花凝成一整块孩子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冻米糕了。带着余热的冻米糕块散发着粮食的香气,隐约夹杂着焦糖香。
闻着冻米糕的诱人香气,突然就饿了。
“老师傅,麻烦给我来一袋冻米糕!”
“好嘞好嘞,要等下一锅喽!”
“好!好!不急,您慢慢来。”
有了“甜蜜”等待的冻米糕,嚼一口,香甜四溢,裹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那童年熟悉又诱人的味道。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萍萍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