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产首艘13.5万总吨大型邮轮提前一天顺利完成首次试航。试航结果表明,邮轮船用系统基本通过验证,性能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标志着国产大型邮轮工程取得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
(资料图片)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海试航。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1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接订单量37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
截至2022年底,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更是超70%,实现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新接订单量的新纪录。
中国造船靠什么保持领先优势?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波教授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首先,近年来,在全球航运高需求、高运价的背景下,船东增加新船订单需求激增,中国造船业抓住了这一机遇;其次,我国造船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设计、建造能力可以符合全球任意一家船级社规范,也能够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与安全需求,且有一定的产能优势;最后,还得益于我国船舶工业近年来的积极转型,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为自身发展不断积蓄力量。”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船企紧抓新船市场轮动的机遇,巩固主流船型优势地位,在细分船型市场取得新突破,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88.4%和55.6%。新承接43艘汽车运输船订单,占全球总量的97.7%。新承接新船市场全部4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订单。新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船14艘,占全球总量的35%,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国建造交付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显著增加,成功交付11艘全球最大24000标准箱集装箱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4.6%;交付国内首艘4万立方米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22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烯运输船(VLEC)和新一代17.4万立方米LNG船等;国产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实现出坞……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从借船到造船,业态繁荣的背后,对我国外贸起到哪些助力作用?
“航运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动脉,也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纽带。”黄庆波表示,一方面,我国造船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航运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2022年,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居全球第一;另一方面,造船业也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船舶分别占同期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6%、92.9%和92.8%,为中国船舶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新三样’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这一发展趋势也将对我国造船业带来挑战和机遇。”黄庆波表示,在挑战方面,随着全球减碳从共识走向行动,新能源动力如何赋能全球造船业已成为业界新课题;在机遇方面,需要我国造船业在绿色低碳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从而巩固该领域较领先的地位,同时也为国际航运市场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航运市场将继续处于下行调整区间。随着《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出台,将推动全球航运业、造船业加快脱碳减排进程,对新造船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此外,2023年二季度,我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以下简称CCI)为798点,10年来首次接近800点,创近年来新高。预计今年三季度,国际航运市场将延续调整,重点监测造船企业仍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产能利用充分,CCI将继续保持高位。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
品牌